時間:2012-03-01來源:水利部
會場 矯勇做主旨發言 戴維·帕克做主旨發言 胡四一做總結發言 本站訊 2012年2月24日,第二屆中澳高層水政策研討會在京召開。水利部副部長矯勇與澳大利亞可持續發展、環境、水與人口社區部副部長戴維·帕克出席會議并做主旨發言。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做總結發言。 矯勇對帕克一行表示歡迎。他指出,中澳兩國在可持續水資源管理、流域綜合管理、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等方面面臨著共同的挑戰。近些年,雙方開展了一系列技術交流和項目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推動兩國水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矯勇說,2009年10月,第一屆中澳高層水政策研討會在堪培拉成功舉辦,取得了增進了解、促進交流的效果。非常高興第二屆中澳高層水政策研討會能夠在北京召開,希望通過雙方共同努力,把中澳高層水政策研討會辦成兩國政府水主管部門之間一個長期的重要交流平臺。 矯勇向澳大利亞代表介紹了中國水利發展情況以及未來10年發展戰略。他指出,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水情,洪澇災害頻繁、水資源嚴重短缺等特點,決定了中國是世界上治水任務最為繁重、治水難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中國政府圍繞防洪、供水、灌溉等,除害興利,開展了大規模水利建設,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微結合的水利工程體系,水利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是中國水利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比,存在防洪體系尚有薄弱環節、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農田水利建設滯后、水資源缺乏有效保護等問題,不能滿足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是國家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 2011年,中央先后出臺了1號文件、召開了最高規格的水利工作會議,對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中國決定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力爭通過5到10年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滯后的局面,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利現代化道路,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帕克對水利部為此次會議召開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準備工作表示感謝。他向中方會議代表介紹了澳大利亞水利改革發展情況。他說,澳大利亞最近經歷了非常極端的氣候變化事件,在過去10年當中,其中8年遇到嚴重干旱。面對水資源緊缺的現狀,澳大利亞積極推動水務改革,實行輸水設施商業化,2004年發起全國水行動,2007年出臺水利法,同時取消了水和土地的聯系,每個農民獲得固定水權,水權不再依附于土地,水權可以交易。同時澳大利亞完善水定價機制和水市場,改進水賬戶制度,進行嚴格的水資源計算和分配,聯邦政府大力資助地方政府開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墨累—達令流域是澳大利亞的主要流域,橫跨5個州和一個領地,河流眾多。為了促進這個地區水資源管理,澳大利亞專門設立墨累—達令流域管理局,并建設一些水利工程促進水資源合理分布,同時密切關注流域水質問題。 帕克強調,現在澳大利亞水利改革關鍵主要在四方面:一是把人類用水包括農業用水“還給”環境。二是平衡好人類用水和環境保護的關系。三是提高水市場的效率,完善交易機制。四是資源開發對水資源的影響。帕克最后提議明年在澳大利亞召開第三屆中澳高層水政策研討會。 胡四一在總結發言中指出,這次研討會開得十分成功。矯勇副部長和帕克副部長分別從國家層面介紹了兩國水資源管理政策和未來發展規劃,雙方官員和專家圍繞防洪減災、水資源管理、氣候變化與水信息三個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政策對話和技術交流。專題報告內容豐富,雙方代表的提問和回答十分精彩,讓人受益匪淺。中澳兩國盡管相距遙遠,但雙方在水權、水市場、水環境保護、水資源綜合管理以及農業灌溉等領域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有很好的合作基礎。希望兩國水利同行進一步加強聯系和溝通,密切合作,交流經驗,共同應對水問題和水挑戰。會議就未來中澳水利合作方案及續簽雙邊合作諒解備忘錄等交換了意見。 水利部有關司局、科研院所和流域機構,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流域管理局、科學與工業組織、地質科學局、氣象局、國際水中心、昆士蘭州政府環境與資源管理部、澳大利亞國際發展署等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