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12-20來源:中國水工設備網
關鍵詞:農村飲水;飲水條件;水質;飲水安全
長興縣地處浙江省北端,太湖的西南岸,和安徽省廣德縣、江蘇省宜興市接壤,總面積
全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
1 長興縣農村飲水狀況
長興縣農村飲用水源以地面水為主,現采用的供水方式有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兩種。全縣目前主要供水水源有包漾河、三鄉蕩、常豐澗、合溪澗、合溪港、金沙澗、周吳水庫、二界嶺水庫、泗安水庫、和平水庫及青山水庫,每年給全縣30 多萬農村人口提供飲用水。各水源地的水體水質相對穩定,但受工業及生活污染影響明顯,指標以pH值、生化需氧量、氨氮最為顯著。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分散式供水逐漸被集中式供水取代,各個水源地相繼建起了制水廠,分別是長興水務公司、洪橋自來水有限公司、夾浦常豐制水有限公司、煤山水廠、小浦自來水有限公司、水口清水源制水有限公司、林城自來水廠、二界嶺天源制水有限公司、泗安仙山湖水廠、和平永達水務有限公司及吳山樂泉供水有限公司。
長興縣山丘區地下水水質狀況總體比較好,由于未受到污染,并且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部分山區的地下水可直接飲用;而平原區地下水水質相對要差,特別是工業發達的城鎮地區,含有較多的鐵,不宜直接做飲用水。
2 長興縣農村飲水安全面臨的問題
長興縣農村飲水條件在近幾年雖得到較大改善,但因自然地形、水源地水質污染和供水工程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部分飲水困難地區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還未得到徹底解決。其中,平原區河網水質惡化趨勢明顯,通過對水源地供水水質抽樣調查可知,在被檢測的樣本中金沙澗、三鄉蕩、泗安水庫提供的水體水質未達標,主要超標項目為CODmn、NH3- N、BOD5、pH 值和石油類。山區流域內雖然水質比平原地區好,但供水設施建設相對滯后。
在集中式供水區域,長興縣現狀供水系統還不完備。煤山鎮、槐坎鄉農村無水廠供給生活用水,而有一些水廠水源為河道、澗灘水,易受污染,且規模小、水處理設施差,已不能滿足現狀供水需求。另外,現有供水管網漏失率也較大,有4 個制水廠超過20%。而那些依賴分散式供水的區域,據統計調查,2006 年全縣有24.46 萬人采用分散式供水,其中飲水不安全人口有20.05 萬人。所以,農村飲水安全是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的對策
為使農村飲水安全得到保障,農村的生活飲用水水質能符合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化學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水中放射性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水的感官性狀良好[1]四大類指標的基本要求,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勢在必行。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總體思路是:為適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以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實現飲水安全為目標,以提高農村飲用水質量為重點[2]。
3.1 制定科學的農村飲水安全總體規劃
在全面摸清長興縣地表水、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優先開發利用地表水、合理開采淺層地下水、嚴格控制利用深層地下水的原則,科學規劃,逐步實施。
3.2 保證水源的可持續性
根據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結合長興縣的自然地理條件、水資源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針對目前農村飲用水存在的主要問題,開展多水源、水源地保護等工作。
在飲用水水源配置方面,采取將現有農村飲用水源劃分成常年水源和備用水源。其中,常年水源包括合溪水庫、和平水庫、泗安水庫、周吳水庫、二界嶺水庫、青山水庫及金沙澗;備用水源包括包漾河、和平新港、三鄉蕩、常豐澗及合溪港,通過跨區域調水等互相調節手段提高供水安全保障。另外要加快新水源合溪水庫的建設,合溪水庫總庫容1.11 億m3,為大(二)型水庫,規劃2010 年完成工程建設,2011 年開始蓄水,建庫后可提供6047 萬m3 供水水源(95%保證率),供水規模為20.7 萬t/ 日。
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方面,在各水源所在地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明確各保護區水質目標,通過加強對保護區內工業企業、城市建設、農村面源污染、水土保持治理等多方面的管理,建立健全針對飲用水水源地的各項保護措施。
3.3 保證工程的可持續性
根據資源共享、優化配置的原則,結合全縣農村具體的供水現狀,將農村飲用水區域劃分為多個水源供水區域,不斷加強各供水區域內水源工程與水廠新(擴)建工程建設。提高水處理措施,按凈水工藝先進、水質監測水平高、自動化管理程度高、總體布局合理、技經指標恰當的原則完成對現狀給水水廠工藝的改造。規劃新增供水主干管,加快進行配水管網改造,進一步提高供水保證率,改善管網水質。在分散式供水區域,為居住分散的農戶興建單戶或聯戶的分散式供水工程,通過建蓄水池、凈化池并敷設管網等措施為飲水安全提供保障。
3.4 加強飲用水安全監控
建立整個長興縣農村飲用水水量水質監控體系,將水源地至水廠再到用戶的全部取用水過程進行一體化監控,當水源發生水量水質異常變化時,各部門及時掌握信息,根據制定的應急計劃迅速做出反映,及時調整源水供應、水質凈化工藝以及管網供水控制、保證農戶飲用水安全。對于部分山區分散用水戶,也要納入整個水量水質監控體系,要設立調蓄水池,進行簡單的水處理工藝,以便于對水源進行監控和對源水進行處理。
3.5 建立安全保障應急備用體系
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5]45號),建立健全水資源戰略儲備體系,規劃進行應急飲水水源和儲備水源工程項目的建設。制定給水安全儲備機制、超標準特枯年安全儲備機制;編制農村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建議成立縣級飲用水源污染應急指揮部,負責組織實施飲用水源污染應急工作。
4 結語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是長興縣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已被列入長興縣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農村飲水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事關農村穩定和發展。因此,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積極加強農村飲水工程的管理,加大對水法律法規的宣傳,不斷探索農村飲水工程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共同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諧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 2006)
[2]雷剛等. 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 2007(05).